编者按:随着新学期教学任务以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,凯发娱乐的授课教师们正根据各自学科和专业的要求与特点,全线铺开了在线教与学的工作,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🏈,他们有着自己的经验与感悟。见屏如面,闻声启思,本栏目将陆续推送一些教师的在线教与学感想👨🏻,记录战“疫”期间云课堂的教学片段⇢,与您共同聆听师生们的教学故事。本期,我们一起分享药理学系卞希玲老师的在线教学“初体验”。
匆忙“上阵” 内心忐忑
寒假中👷,回学校取备课记录的路上👩🏿🚀,汽车飞驰在四环上,我的内心无比纠结🧙🏻♀️。《如何阅读科研文献》这门课📳,到底是开,还是不开?《药理学专业英语》该怎么录网课?思绪万千……短短的两周时间,需要准备两门网课🍪,压力无比山大。雪上加霜的是,我日常手写记录如何上课的备课记录本找不到了🍥🚈。于是🐼🕌,我怀着沮丧的心情🐐,回复教办的赵帼英老师🥘👩🏽🏫:这门课我不开了。
回到家🥡🧜🏻,望着西山🫳🤹,我顿时又后悔了🥚。这门课🏊🏻♂️,《如何阅读科研文献》这门课,当时是组织了学习小组😙,受同学们委托开的👩🏿🚒。实验室毕业的好几位同学曾经语重心长的跟我说🚵🏽⛹🏿,卞老师,你一定要把这门课开下去。又想想国家遇到危难的关头,自己一介书生,为国家出不上一点力🤘,怎么能连开门课都打退堂鼓👩🏽✈️。于是,在深深的鄙视了自己的逃兵行为后,我又给赵老师打电话,说我还是把它开下去吧。
精心准备 再三练习
可是,一对一与同学交流怎么办?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讲的怎么样?说实话,心里完全没有底🕵🏽♀️,乱了套。于是👲🏽,我怀念起以往上课时,在北医的小花园、在逸夫楼咖啡厅🕓、北大的西门💆🏻🚴♂️、未名湖🏪、静园,那些与同学一对一看文献交流的时光……这个春天,肯定会如约而至⬆️,但首先得把眼前的坎过去🎾。
于是,先熟悉教学软件,睿课,超星👨🏻⚖️,两个网站用哪个,纠结考虑半天🫔,最后决定还是只录音吧。反复比对,PPT的操作最简单🏃♀️。然而,让我实在没有想到的是🙎🏼,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🖊,确是费尽周折。用了十年的笔记本👨🎤,录出来的音非常不清楚,只好换了个新电脑👷🏼♂️;可是,新电脑🤹🏻♂️,总是一会儿录进去声音,一会儿录不进去;我越着急👭,录制越难…..明明只有五分钟的台词,反复要录20遍,内心才能勉强过关。于是,在一遍遍的失败中,努力了两天,只录了20分钟的课🍏,我内心充满了崩溃和无助🤸🏽,颈椎不可遏制的疼痛,一起身,居然天旋地转,差点晕倒了。
平静下来后👬🏻,我拨通了张志丽老师和谢英老师的电话🦎,“战”友之间一交流心情好多了,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孤单的奋斗。但我PPT录课的问题,还是没有解决🪤,只好在技术人员的建议下重装系统。先重装了个office 2016,问题解决了一部分🚵🏽,还是不行🙅🏿♂️。索性从北大网站上下了个office 2019,跟谢英老师确认过正确的激活方式后🏖,问题总算解决了!拨开云雾见青天,录制、暂停🗞、重新录制🧓🏿、激光笔,功能一样不缺,终于过完了录制这一关。
在上传至系统之前,我请女儿一起试听一下,这一听不要紧,口头禅问题太严重了♔👳🏼♂️,五分钟的内容里🧙🏻♀️,居然有10个“啊”,在女儿的嘲笑下⛹🏻♀️,果断重录。仔细分析出现这种口头禅的原因,每次一说英语就心虚,着急忙慌的时候,思维一停顿,就会出现。原来的所有不自信和焦虑,都以某种形式出现在了声音里,尽管我已经把讲稿写的清清楚楚👸🏻。仔细比对,自信的时候🙅♀️💇🏿,与讲的内容有共鸣的时候,心情好的时候,传递出来的声音就好听。没办法,只能是反复的调整心态,多次练习。对此我总结了小窍门如下:每张幻灯片🛞,说话不要超过三句🧑🚒。问题是需要用九句话讲清楚的时候,就把幻灯片复制三遍🙍🏻♂️💇🏽♂️。讲稿要写的🤾🏽,但不能念,一念容易快🦸♂️👩🏼🚀,与正常的思维速度不一样🤵🏼♂️。难的英语单词,反复跟电脑多读几遍📽🙌🏿。录了一星期,总算把课录完了🤳,长长的呼了一口气🧔🏼♀️。
首战成功 反响热烈
录好了课,却发现在我手里质量很高的幻灯片,到平台上质量下降了👨🏼🏫。跟平台技术反复沟通后,可因为同时多人上课上课👀,访问量太大,只能压缩👱🏻♀️🧖🏻♀️,影响效果。于是又跟同学说明情况,并提供了原版的幻灯片🧏♂️。把自己能做的🏃🏻♂️➡️,做到最好,就问心无愧了。说实话,这时内心是忐忑的👩🏻🚒,不知道教学效果怎么样。于是偷偷的跑去网站看同学的访问记录🤷♀️,没想到本科生同学真的很积极🙆♂️,课还没有到上的时间,一半人已经将第一堂课学完了🔴。内心的包袱放下来了。
这时教办的老师又给了我两个惊喜👃🏿。选课人数增多了。本科生的课,本来上限是20个🥅,咬咬牙🦉,开放到25个。有一位退课的同学🧕🏽🔔,想选北大生科的课🌗,但又觉得这个课很有用,恳求把他留在群里学习,我欣然答应了。研究生选课的同学📷⏺,从往年11个左右增加到30个💼。不但如此,私底下调查🏋️♂️,今年研究生的水平显著上升。我刚刚建立起的一点自信𓀊🪝,又坠入忐忑不安中,没想到🏇,这个问题居然被无意中解决了。往年我设置过一个加分项目⛹🏿♂️,讲摘要的同学,可以加五分👶🏻。今年26位同学瞬间报名了🧃🧎♀️。通过我给同学一对一的指点🍅,并将他们的学习材料上传⏯,丰富了我们这门课涉及的研究领域,拓宽了专业英语的知识面。开学第一周🙅♀️,学的快的同学已经把我的四次课都上完了♊️。我双盲比对了一下,学完课交讲稿和幻灯片的同学的质量,在逻辑性和准确翻译方面,要明显好于只学一次课就交材料的同学。说明这个课,还是对同学理解英文文献很有帮助。
对我而言的挑战🙆🏽,也是不言而喻的。开学后🈴,集中答疑的一个周末,累计分享文献15篇,处理的大大小小的同学提出的问题,居然有上百个。可以这么说↩️✊,我连吃饭睡觉都在凑和👩🏻🦼➡️🧝🏼,但是在和同学讨论这件事,是极其认真的对待的✍🏿。附上其中的几张聊天记录,以便留念。
教学相长 不负春光
第一次网课👧🏽,过程充满了挑战和痛苦🕺🏼,结果还是比预计的好一些。虽然没有像在课堂上那样,当场收获到同学们甜蜜的赞扬,但能把课完成,同学们都有收获🐱,已经很欣慰了。最开心是𓀁,我惊喜的发现🩸,经过这次网课,最快的时候🚀,读一篇文献,只需要半个小时了。完全打破了我的记录。不得不说👩🦼,在给同学答疑时,高强度的思考与问答,对提升科研能力👰🏼♀️,很有裨益。
从一开始作为在线教学“小白”的担心、茫然,到积极学习、提振信心,再到探索如何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。这段时间的在线教学工作让我感受到迎难而上◼️、拥抱未来💃🏼、困难时期有担当的勇气。我坚信:一分耕耘一份收获,无论线上还是线下👱🏿,都将是春暖花开。
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卞希玲
编辑:凯发娱乐院办 李晓菲